护网2025:公安部网安局如何保障视频会议安全?

题目:提升网络会议安全——从护网2025守护您的视频会议

2025年7月15日,公安部网安局通过其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了一项重要信息:护网2025计划,旨在加强视频会议的安全防护。数字时代的视频会议极大地便利了沟通,但同时也带来了潜在的信息泄露风险。

护网2025:公安部网安局如何保障视频会议安全?

视频会议中的主要安全隐患

许多视频会议系统仅对用户与服务器之间的通信进行加密,而一旦黑客攻破服务器,储存于其中的会议内容可能会被泄露。参会者上传至云端的文件如果未经过严密的加密处理,容易成为攻击目标。例如功能插件如OCR识别、AI写作等,若未经严密的后台防护,也可能成为信息泄露的渠道。进一步而言,那些未设置参会密码或身份验证的链接,更是为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而私自录屏或者使用无安全保障的设备处理涉密信息,也增加了泄密的可能性。

护网2025:公安部网安局如何保障视频会议安全?

多道“安全锁”助您抵御危险

1. 全面升级数据加密:选择支持端到端加密的通信系统,确保音频、视频和聊天内容在传输途中的安全。 2. 细致化权限管理:启用“主持人权限”模式,会议开始前设置参会密码和身份验证,并在会中限制敏感操作。 3. 构建安全云端环境:涉密内容禁止使用公共云服务,而需搭建专用加密平台。 4. 制定插件使用政策:仅允许安全检测后的必要插件运行,以防止数据窃取。 5. 确保会议环境安全:在无线信号屏蔽的区域召开涉密会议,并妥善保管个人电子设备。 6. 快速应急响应机制:当发现异常时,立即启动会议锁定措施并配合调查取证。

网络安全,从你我做起

1. 个人义务:不要使用公共Wi-Fi参与涉密会议,不随意分享会议链接。 2. 企业责任:明确制定视频会议安全规范,并加强员工培训。 3. 社会共治:媒体与教育机构应加强安全知识的普及,提升全民安全意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涉密信息不得通过不具备保密条件的渠道传播。在召开涉及国家秘密的会议时,应依保密法规进行技术检测和场所管理,避免任何形式的泄密行为。视频会议虽然提供了便捷的协作方式,但也需要我们更加注重信息安全,携手打造一个清朗的网络空间。

素材来源:黑龙江网警

(公安部网安局公众号)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