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驾驶新时代:汽车行业将如何加速变革?

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成为行业焦点。《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要大力推进这一领域,多家车企纷纷推出各自的智能驾驶系统。例如比亚迪宣布全系列车型将配备高阶智能驾驶系统,吉利推出“千里浩瀚”智驾系统,长安则在“北斗天枢2.0”计划中计划三年内推出35款新型汽车。车企为何集体布局智能驾驶?对汽车行业有何影响?现阶段又存在哪些挑战?

智能驾驶的崛起

智能驾驶新时代:汽车行业将如何加速变革?

曾几何时,智能驾驶仅限于高端车型。今年起,随着越来越多的车企引入智能驾驶系统,“智驾平权”“全民智驾”成为新潮流,市场竞争也从价格战转向智能化比拼。

智能驾驶新时代:汽车行业将如何加速变革?

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邓志东指出,车企纷纷投身智能驾驶,表明该技术愈发成熟且成本降低,使得量产可行。L2级别智能驾驶产品已广受用户欢迎,成为促进销量的关键。

据预测,2025年中国智能驾驶汽车市场规模将近万亿元。未来3至5年,中低阶智能驾驶以及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市场份额将持续增长,2030年L3及以上级别的ADAS渗透率预计达35%。

我国于2022年发布的《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标准,将自动驾驶划分为六个级别,从L0到L5不等。L0至L2为驾驶辅助,L3为条件自动驾驶,L4为高度自动驾驶,L5则为完全自动驾驶。

一些车企在宣传智能驾驶系统时使用夸张术语但未详细说明功能,责任划分含糊不清,致使消费者无法正确理解驾驶辅助、高级智能驾驶和自动驾驶之间的区别。

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表示,辅助驾驶仅涵盖如变道、跟车等基本功能,需引入AI方能被称为高阶智能驾驶。但高阶智能驾驶仍只是驾驶辅助,而非自动驾驶。厂家应在宣传中清晰告知消费者,辅助驾驶下的责任主体仍为驾驶者。

技术不断突破

虽全面自动驾驶尚需时间,但智能驾驶快速普及已成现实,这得益于产业链特别是智能驾驶公司的飞速发展。如地平线、黑芝麻智能等公司竞相上市。

小马智行副总裁张宁认为,产业需求会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创新,同时这些科技的进步也促进行业升级,包括传统汽车行业及相关传感器、芯片和软件服务的革新。

地平线CEO余凯认为,智能驾驶行业已迎来拐点,技术上的三个关键因素:领先算法、强大算力和丰富数据都已具备。

为应对智能驾驶浪潮并借此提升竞争力,科技公司安波福通过规模化和技术方案降低产品成本,以帮助更多车企在智能化、电气化趋势中脱颖而出。公司正加速本土化芯片方案的研发,以支持不同平台芯片的灵活使用,并根据不同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需求提供不同配置的解决方案。

更值得关注的是许多外资车企希望与本土智能驾驶企业合作,以更好地满足中国用户日益多元的需求。大众汽车集团旗下软件公司CARIAD与地平线合资成立酷睿程(CARIZON),不仅推进新技术研发,还积极融入中国出行生态。

大众汽车集团(中国)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其L2+级别ADAS解决方案已进入集成路测阶段,并计划于明年应用于新车型。L2++级别的研发和适配工作正在快速推进,旨在让更多消费者享受智能驾驶的便利。

大众与小鹏汽车签署了平台与软件联合开发协议,奔驰纯电动轿跑CLA采用由Momenta提供的无需高精地图的高阶智能方案,丰田全球车型将推出采用“丰田+华为+Momenta”联合方案的智能驾驶解决方案。

安全的重要性

确保安全是发展智能辅助驾驶和自动驾驶的“黄金”原则。在高级自动驾驶推广过程中,驾驶责任逐渐从驾驶员向车辆转移,因此ADAS解决方案的安全性更为重要。车企在提供便利的必须牢守安全底线。

近期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召回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的通知》,针对智能网联汽车研发、生产、销售和使用环节进行了规范。

广汽集团承诺,所有安全投资不会转嫁给用户,所有技术升级严格遵循安全标准,未来将构建全面的智能自主安全防护体系,为用户提供可靠安全的智能网联汽车产品。

大众汽车集团(中国)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的ADAS解决方案坚持“大众品质”,确保提供安全可靠的智能驾驶体验。

作为智能驾驶系统供应商,文远知行强调,确保驾驶辅助系统的安全性需要从开发阶段就验证技术的可行性和可靠性。提升传感器、雷达和摄像头的精度与置信度,结合先进AI算法,保证系统在复杂环境下做出正确决策。实时数据监控和驾驶行为分析也是必不可少的。

张宁补充说,要确保自动驾驶车辆的安全,不仅要在软件层面不断改进算法,在硬件系统上也需要冗余设计,包括传感器、计算平台等的双重保障。

机遇与挑战

在“全民智能驾驶”的浪潮中,消费者的反响不一。部分消费者喜欢亲手掌控方向盘,而另一些人则频繁使用智能驾驶功能,希望其进一步完善,甚至期待未来的全自动驾驶。

北京的新能源汽车车主吕先生表示,他偏爱智能驾驶,认为它能减轻司机疲惫感并提高安全性,但希望车企在处理复杂路况方面能进一步优化。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等功能即将普及,类似于制动防抱死系统(ABS)。随着这些功能的普及,车企的竞争从过去的“价格战”演变为“智驾战”,为消费者带来了更好的驾驶体验和便利。

智能驾驶产业在迅速发展中也面临挑战,如责任划分不清、安全措施不足等。虽然驾驶主体逐渐由“人”向“自动驾驶系统”转变,但相应的保险产品仍未出现。而相关法律法规也亟待完善。

对此,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建议,加快制定自动驾驶的全国性法律以及统一的标准体系,为量产提供明确的技术指导。

业内人士还建议,应尽早建立自动驾驶专属保险,降低推广门槛,维护各方权益,并加强用词规范,避免车企夸大宣传。(报道来源:中国经济网记者 郭涛 姜智文 马瀚明)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