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固态硬盘价格有所下降,但在超大容量存储方面,机械硬盘仍然是首选。当在购物平台搜索硬盘时,你可能会对1TB硬盘仅售50元的低价感到惊讶。这些硬盘为何如此便宜,是否值得购买呢?
可以明确的是,这类价格极低的机械硬盘实际上是回收的二手产品,通常来源于四个渠道:企业淘汰的服务器硬盘、二手拆机硬盘、矿盘以及洋垃圾。
Chia币等加密货币曾采用硬盘进行挖矿,导致许多硬盘长时间处于高负荷写入状态。这些用于挖矿的硬盘在不再需要后,以低价进入二手市场。

机械硬盘的关键部件包括盘片和磁头,在长期使用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磨损。商家则利用二手硬盘外壳完好的优势,回收这些废旧硬盘,然后进行检测、屏蔽坏道、粘贴新标签、装入新的静电袋,使其看似“全新”。
一种更为隐蔽的方法是“清零盘”,即使用工厂级硬盘修复软件等工具,将硬盘使用时长、开机次数及坏道记录等SMART信息清零,从而让检测软件显示硬盘为全新状态。
在清零后再通电几次,并写入一些数据,就可伪装成所谓的准新盘或“7天无理由”硬盘。
即便使用时长有所不同,这些硬盘共同经历了大量读写,实际寿命无法保障。部分硬盘使用数月即可能出现坏道甚至报废。

还有一种所谓的“OEM盘”或“工包盘”,即品牌厂商为整机厂商定制的硬盘,不在市场单独销售。这种硬盘质量与零售版相差无几,貌似性价比更高,但实质上这种盘子常被贴上OEM标签,实际上仍是二手翻新盘,存在隐患。
这些二手硬盘能用多久纯属运气,有可能持续8年甚至10年,但也可能不到一个月就故障频发。即使商家提供一年保修,考虑到商家跑路的风险,若硬盘损坏导致数据丢失,将难以恢复。
我们常说硬盘有价,数据无价。在遇到价格极具性价比的硬盘时,应优先评估二手硬盘潜在的风险。选择购买全新硬盘时,要通过正规渠道,并在拿到后进行快速全盘扫描,同时检查SMART信息是否异常,重要数据务必备份,从而确保数据安全。

